PTT醫美板熱議:雷射療程由誰決定?

一位網友在 PTT 醫美板分享自己雷射治療後反黑的困擾,原本只是想找解方,卻意外翻出十年前一篇皮膚科醫師的懺悔錄——揭露了醫美產業鮮為人知的一面:早期雷射施打方式竟多半依賴廠商業務的教學,而非臨床經驗。

這篇文章不只讓人重新思考雷射療程的安全性,也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在醫美儀器不斷推陳出新的今天,我們是否仍在重蹈覆轍?

 

業務教學能取代臨床判斷嗎?

在醫美產業中,廠商業務的核心目的是銷售儀器,雖然他們會提供操作參數與教學,但這些建議往往缺乏臨床驗證,無法取代醫師的專業判斷。有網友指出,部分業務甚至自稱比醫師更懂儀器,導致角色混淆,使醫師在療程設計上過度依賴廠商建議,忽略患者的個體差異,增加副作用風險。對經驗不足的新手醫師而言,若完全依賴機器與業務指導,可能無法根據患者反應即時調整療程,讓患者承受不必要的風險。真正安全有效的療程,應建立在醫師的臨床經驗與個別評估之上,而非單一技術指引。

 

醫美療程的安全性不只取決於儀器,還關乎醫生的判斷力

在選擇醫美療程時,許多消費者傾向以儀器型號或價格作為主要考量,卻忽略了醫師的臨床背景與技術能力。有網友討論指出,選擇具經驗的醫師往往比選擇高階儀器更能保障療程安全,因為儀器只是工具,真正決定療效與風險的是操作者的判斷與技術。然而,在醫美市場中,廠商業務常以教學之名提供操作參數與建議,甚至有業務自稱比醫師更懂儀器,導致角色混淆。若醫師過度依賴廠商指導,忽略患者個體差異,可能增加副作用風險。這也反映出消費者在「技術 vs 設備」的信任標準仍不明確,甚至未察覺療程背後涉及多方角色的影響與風險。

接下來會用一張表格,把三個在醫美療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醫師、廠商業務、以及儀器參數——做個清楚的定位和風險分析。這樣可以幫助你更直觀地看出,誰才是真正影響療程安全和效果的關鍵。

 

消費者的選擇:信任誰?

  • 以下問題,或許能幫助你重新思考選擇標準:
  • 廠商是否在影響醫師的判斷與施打方式?
  • 醫師是否有針對我的膚況進行客製化調整?
  • 效果照與宣傳文案是否掩蓋了副作用與恢復期的真相?
  • 網友分享看似豐富,你能辨識哪些經驗真正適用於你的膚況嗎?
  • 當價格相近,你更在意醫師的資歷,還是儀器的型號?

 

這篇 PTT 醫美板文章揭露了醫美產業中儀器與廠商建議可能主導醫療判斷的隱憂,也提醒我們——真正的美,來自被理解與被尊重的治療。對消費者而言,選擇療程不該只看設備型號,更應重視醫師的臨床經驗與判斷力;對醫師而言,唯有擺脫對儀器參數的依賴,根據患者膚況量身規劃療程,才能真正降低反黑與其他副作用的風險。

 

PTT醫美板facelift網友討論實際內容

網址:https://www.ptt.cc/bbs/facelift/M.1745900054.A.FF5.html

主題:[討論] 翻到十年前的醫美醫生懺悔錄

打雷射皮膚有點反黑 查資料的時候考古到這篇

一個皮膚科醫師的告白:我不願再傷害我的病人 https://reurl.cc/eG0Xzx

主要大意就是雷射是廠商教醫師打的

雷射廠商的業務還會宣稱自己更懂儀器

醫師如果信任機器的話

遇到敏感肌/特殊體質的客人就還是會出事

雖然這個醫師打了一萬例才驚覺有這狀況

但一萬分之一也沒有說很難遇到

所以很好奇現在還有類似狀況嗎 ?

--

推 jundiby0: 現在很多醫師似乎還是更信賴機器而非自身經驗

推 SNju: 許多消費者也可能相信價格優於醫師經驗

推 aiyo901223: 覺得業務當老師這件事讓人細思極恐

推 birkserious: 雷射廠商銷售機器,醫師買了之後就自然想多打,也可能是因為利益驅動

推 alexstag: 以前不知道肝斑不能一直打雷射,直到現在醫學進步大家才知道;現在肝斑治療多以複合式治療為主,過去的一些醫療理論也可能被推翻很多次

推 dung77kbdp: 還是找資深老醫師比較安全可靠

推 tory67dwid: 現在還不乏有醫師亂打雷射,還將後果歸咎於病人膚質

推 luckbackn: 客人可能打太密集了,也可能是反黑的原因

推 kiss8888: 不管什麼醫美治療都不能過於頻繁施打

推 tingio00: 一萬例才意識到問題,覺得有點晚

推 yingsvln75: 佩服這位醫師的實用精神

推 ying14cdwf: 聽說有業務直接去幫忙施打,覺得恐怖